感情好呗。
你别不信,也别以为宝钗黛玉一直是情敌。其实钗黛的感情,是有明显的变化的,有过程,有节点。
黛玉进贾府,晚上与宝玉初会,一见钟情。但是在古代,男女恋爱是不被允许的,连互相彼此也不能直说,只能自己体会。而宝玉这个人,又天生对喜欢漂亮女孩子、对女孩子们好。所以黛玉对宝玉的感情,很长时间没有把握,于是常常怀疑试探。
宝钗一来,黛玉就很吃醋:“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”。宝钗这样聪明的人,怎么会不知道黛玉的心意?
别人对自己有敌意,自己该怎么办?要么敌意相还,要么努力化解。前期的时间,宝钗对黛玉也是抱有敌意的,“我笑如来佛比人还忙……今日才好些,又要管林姑娘的姻缘了”,“你们通今博古,才知道‘负荆请罪’,我不知道什么是‘负荆请罪’”,“你要仔细,我和你玩过你再疑我。和你素日嬉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跟前,你该问他们去!”不是冷嘲热讽,就是指桑骂槐,都是宝钗对黛玉敌意的表现。
可是,这种敌意并没有一直持续。变化发生在第三十六回到第四十五回。
其实从人品性格来说,宝玉并不是理想的人选。宝钗对他有情,一方面是耳鬓厮磨,一方面是“美丽的误会”——宝玉对女孩子的普遍怜惜体贴,看在宝钗眼里,就以为是特别的感情。
到了第三十六回,宝钗坐在宝玉身边绣肚兜,很多读者都注意到了暧昧,有些人甚至联想到色情,却很少有人注意宝玉的两句梦话:“什么金玉姻缘,我偏说是木石姻缘!”更少有人注意宝宝钗的反应:“薛宝钗听了这话,不觉怔了。”
不过是两句梦话,宝钗为什么“怔”了?当然是因为她刚刚意识到,原来宝玉爱的、想与之成就婚姻的,并不是自己,而是黛玉。
宝钗是个理智的人。前面说了,宝玉并不是她理想的对象。现在又意识到宝玉并不爱自己,她也就很快地做出决定,要及时止损,不要纠缠不休。
于是在行酒令黛玉“失于检点,把《牡丹亭》《西厢记》说了两句”时,宝钗听出来了,却没有当众说破,也没有嘲笑讽刺,却在事后约了黛玉私谈,还把自己从小偷看杂书的秘密告诉了黛玉;又在黛玉卧病时探望,送她燕窝,最重要的是关于“一无所有”、寄人篱下的深谈。身世处境的相似,使她俩之间产生了真正的友情。
在这之后,钗黛的友情一再深化。比如贾母外出时薛姨妈入住大观园,“一应药饵饮食十分经心”;比如黛玉要认薛姨妈为娘;比如宝钗开的黛玉与薛蟠的玩笑;比如抄检大观园后宝钗搬走,黛玉赶去看望,坐谈很久;比如……
比如六十二回里,袭人倒来一杯茶,宝钗不嫌唐突,把自己吃剩的半杯“递与黛玉手内”,黛玉也不嫌脏污,一气“饮干”。
这是一对情敌化敌为友之后的双向奔赴。
维度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